2月12日,高亭宇以破奥运会纪录的成绩夺金,改写了中国速度滑冰历史。在他的身后,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——现任中国速度滑冰队主教练李琰。
从1980年首次参加冬奥会至今,中国体育代表团共获得了17枚冬奥金牌,而这其中有将近一半的金牌都出自一位传奇教练之手。
卡尔加里“神龙腾飞”
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,26岁的杨扬一鸣惊人,在短道速滑500米决赛中一路领跑,实现了中国军团冬奥金牌零的突破。
但其实早在14年前,李琰就已经让《义勇军进行曲》在冬奥的领奖台上响起。
1988年,加拿大的卡尔加里,第15届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1000米决赛,22岁的李琰第一次站上冬奥舞台。
比赛开始不久,李琰就冲到了领跑位置,面对身后加拿大名将戴格尔的追赶,李琰稳住节奏,一骑绝尘冲过终点线,1分39秒创造了新的奥运纪录。
被李琰精彩表现征服的加拿大奥组委,特意为她制作了宣传海报,上面是李琰滑冰的英姿,背景则是五星红旗,海报底部用中文写了四个大字——“神龙腾飞”。
回忆起那张海报,李琰仍记忆犹新:“奥运村每天都会给冠军送海报,有一天海报从门缝里塞进来,我一看是自己的照片,很惊奇,上面写着神龙腾飞。当时大家都很兴奋,像是打了强心针一样。”
然而那届冬奥会短道速滑只是表演项目,李琰的冠军并没有算作中国的金牌。但这个冠军的含金量依然值得称道:不敌李琰获得亚军的戴格尔,是女子短道速滑的传奇选手,曾5次在世锦赛上获得全能积分冠军。
之后的500米和1500米,李琰都获得了第三名,其中1500半决赛中再次打破了奥运纪录。
4年后的法国阿尔贝维尔冬奥会,短道速滑终于成为正式项目。遗憾的是,在500米决赛中,李琰以0.04秒的微弱劣势与金牌擦肩而过。但这枚银牌,依然是中国短道速滑在正式项目中获得的第一枚奥运奖牌。
同一年,李琰又在世锦赛中先后拿下500米和1000米两枚金牌以及全能银牌。不久后,李琰选择结束运动生涯,进入校园学习。
“疯狂的中国女人”
退役后李琰被分配到税务局工作,并在1995年结婚。似乎,她将从此与冰场说再见了。然而,1999年的一通电话改变了李琰的人生轨迹。
“当时国家体委的人给我打电话,说欧洲需要教练,你愿意不愿意去?当时我的心砰砰跳,我的回答是:去。”
李琰心中对冰雪的热爱被重新唤醒,她作为交流教练远赴斯洛伐克执教。
来到人生地不熟的新环境,李琰克服了多重困难,很快就让斯洛伐克短道速滑队有了质的提升。在欧锦赛上,她带队拿到了一个全能第六、两个单项第四。同时,在李琰的帮助下,斯洛伐克终于有运动员拿到了冬奥会的参赛资格。
离开斯洛伐克后,李琰还曾在奥地利国家队执教过一段时间。2003年,李琰的教练生涯迎来重大突破,她被任命为美国短道速滑队主教练。
当时,美国短道速滑队中的绝对明星,是盐湖城冬奥会1500米冠军阿波罗。对于李琰的执教理念,阿波罗起初并不信服,他认为训练计划应该以自己为核心,但李琰更希望全队一起提高成绩。“阿波罗总是问我,这样训练能拿到冠军吗?而我说,只要你跟着我练,我保证能提高你的最好成绩。”
阿波罗日后回忆:“她曾给我们制定了一份4个小时的训练,但在15分钟后,全队都累趴了。”他还戏称李琰为“Crazy Woman(疯狂的中国女人)”。
但在李琰真诚的沟通下,阿波罗逐渐接受了这位新教练,而李琰也兑现了她的承诺。都灵冬奥会上,阿波罗一举夺得短道速滑500米冠军,打破了韩国队对该项目的垄断。冲线后他马上来到场边,给了李琰一个大大的拥抱。
直到今天,这位美国短道速滑第一人依然对李琰充满感激。“她是世界上最好的短道速滑教练之一,非常有爱心。她就像母亲一样照顾着我们每一位队员,这让我们非常感动。”
中国短道速滑的领军人
都灵冬奥会后,低谷期的中国队急需一位新主帅。收到邀请,李琰向美国队提出辞职。得知李琰要回国,阿波罗打电话劝她留下,甚至提出“他和队友们愿意帮她照顾女儿”。
李琰被深深感动,但回国的信念没有改变,她说这是“听从内心的呼唤”。
入主短道速滑女队后,李琰带来了先进理念和技术革新。在她的培养下,王濛更加成熟、稳定,周洋等新人也迅速上位。
2010年,李琰首次以中国队主教练的身份参加冬奥会。这一次,她又让世界为中国速度惊叹:王濛斩获500米、1000米两块金牌;周洋获得1500米冠军,成为首位在该项目夺金的非韩国选手;中国女队获得3000米接力冠军,这也是中国代表团在冬奥会历史上首枚团体金牌。
凭借率领女队包揽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四金的历史性突破,李琰当选2010年cctv体坛风云人物“最佳教练员”,她也是第一位获得该荣誉的女性教练。
2014年,李琰成为中国短道速滑的总教练,同时负责男女队,征战索契冬奥会。在所有的男女8个项目中,中国队全部闯入决赛,并取得了2金3银1铜的不俗战绩。
武大靖说:“我最佩服她的,就是内心的强大,她从来不会表现出不知所措的样子。看到她在场边,我们就吃下了定心丸。”
然而,这种冷静也曾险些被打破。
2018年,韩国平昌冬奥会,裁判的多次争议判罚,让中国队连续无缘奖牌。李琰一面需要调节队员们的心态,一面需要在公开场合据理力争,指出裁判存在的尺度问题。即使尽力忍耐克制,她的愤怒、不甘和焦虑依然清晰写在脸上。
王濛在直播中也忍不住心疼她:“她应该把情绪宣泄出来,不要什么事都憋在心里,该哭就哭,该笑就笑。”
而李琰更多是为队员们感到遗憾:“我永远接受裁判的决定,但希望能得到一个解释。比赛的结果已经无法改变,对于孩子们来说,他们只能等待下一个四年了。”
重压之下,李琰在那段日子一度需要靠安眠药才能睡着。“每天凌晨2点吃一片安眠药,睡一会儿,5点钟醒了再吃一片安眠药,再睡一会儿。”
在逆境下,武大靖拿到了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冠军,这也是那届冬奥会中国短道速滑队唯一一金。撞线之后,武大靖与李琰激情拥抱,这一刻笼罩在她眉头的阴云终于消散了,取而代之的是开心的泪水。
队员心中的“后妈”
从女队陪练到奥运冠军,武大靖的成长离不开李琰的悉心培养。母亲节时,武大靖曾专门找到一首写母亲的诗歌,朗诵给李琰。
“后妈”是李琰在队内的外号,这个外号最初却是源于李琰训练严苛、难以相处。“当时我刚从美国回来,还带有一些国外的理念,在训练和比赛之外会与队员保持距离。再加上比较严厉,后妈这个词就来了。”
生活中的李琰其实并不是强势的女人,甚至很少管教女儿。但来到冰场,处女座追求完美的特质就在她身上显露无疑。在队员眼中,她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。“她总是比我们早起一小时,我们还在吃早饭的时候,她就已经开车来到了训练场。”
与此同时,李琰也慢慢改变了与队员们的沟通方式,“后妈”逐渐变成了褒义词。“后妈也是妈”、“我现在每天要养20多个孩子”,提起这个词,李琰脸上总是充满笑容。
在李琰与队员们的相处中,最为人熟知的,莫过于与王濛一笑泯恩仇的故事。
李琰回国执教后,取代了一手培养王濛的前任主教练伊敏,这让王濛从一开始就产生了抵触情绪。加上在训练上的分歧,个性鲜明的两人埋下了矛盾的种子。
2007年,王濛在亚冬会无缘金牌后语出惊人:“国家队的训练不适合我,我要回地方训练。”很快王濛就遭到禁赛,而李琰在这出风波后也进行了反思,调整了对待王濛的方式,还将队长的责任交给她,两人的关系反而变得更加亲密。
温哥华冬奥会上,王濛在卫冕500米冠军后当场向李琰下跪,两人紧紧相拥。“我要感谢教练,是她教会了我500米怎么滑,就像今晚一样。”
2011年,王濛与领队王春露发生严重的肢体冲突,被开除出国家队。李琰最初对外保持沉默,没有为王濛说话,委屈的后者在发布会上直言:“这是我最后一次叫你老师,从此我跟你划清界限!”
但不久后,李琰在接受采访时道出真相,指出王春露管理不当、私下孤立王濛等行为。随后王濛给李琰发了一条短信:“李老师,你的采访我看了,谢谢你。”
2019年,执掌短道速滑队12年的李琰卸任,转而担任滑冰协会主席。但就在北京冬奥会开赛前3个月,李琰又回到了深爱的冰场,悄然兼任起速度滑冰国家队总教练一职。
索契冬奥会上,张虹为中国速滑队夺得冬奥历史首金,如今高亭宇的这块金牌,则是中国速滑队获得的第一枚男子项目金牌,也是李琰以教练身份拿下的第8枚奥运金牌。从短道到大道,这个女人一直在改写历史。
本届冬奥会开幕前,李琰曾说:“备战冬奥会需要4年,但4年当中每一天的坚持才最重要,每个人在每天都在寻找小小的突破,我们把所有的细节放在一起,就是大的突破。”
“有时候,你要傻一点,要执着一点,坚持往前走,走着走着天突然就大亮了,我们管这个阶段叫黎明前的黑暗。”
这种有点傻的执着,也正是支撑李琰一路坚持、不断创造历史的人生信条。
【相关阅读】中国速度!4年前他说要让铜牌换个颜色,如今夺金破奥运纪录
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冬奥会男子500米决赛中,高亭宇不负众望,以破奥运纪录的成绩,为中国队再夺一枚金牌,这也是中国男选手在速度滑冰(非短道速滑)这个项目拿到的第一枚奥运金牌。
许多人第一次记住了高亭宇这个名字,是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,当时年仅20岁的他在速度滑冰500米的比赛中一鸣惊人夺得铜牌,这是中国速滑队在冬奥会上的第一枚男子奖牌。4年来,高亭宇经历过世界杯夺金的高光时刻,也饱受腰伤的反复折磨。4年前带来意外之喜的那匹黑马,如今已是中国代表团的旗手以及肩负冲金重任的速滑领军人。面对前所未有的压力,高亭宇说:“打铁还需自身硬。”
速度滑冰曾经是中国冰上的优势项目,1992年冬奥会,叶乔波在女子500米速滑比赛中获得银牌,实现了中国在冬奥会上奖牌零的突破。
1994年冬奥会,22岁的刘洪波在男子1000米和500米两个项目中都获得第四名,离奖牌只有一步之遥,但没想到,这个遗憾竟然等了24年之久,才由另一位黑龙江小伙弥补。
1997年12月,高亭宇出生于黑龙江伊春。从小他就显露出高出同龄人一筹的运动天赋。“那时候比较流行轮滑,我就偷偷地跟着邻居家的孩子一起玩,别看我学的晚,但上手特别快,不一会就学会了!”
冬天的伊春一到下雪就会结很厚的冰,在这种环境下,高亭宇自然而然爱上了滑冰。“我很喜欢在冰场上面自由自在、驭风飞翔的感觉,小时候第一次滑冰的时候,我就爱上了这种感觉,觉得特别神奇又特别享受其中。”
上小学时,学校组织滑冰课,因为害怕儿子受伤,父母不想让高亭宇参加。年幼的他瞒着父母自己报了名,结果挨了一顿臭骂。
母亲张晓力后来说:“我记得那几天,小宇天天都回来的特别晚。有一次,天都快黑了,小宇还没回家,我有些着急,就去学校找他,这才发现原来他在学校报名了滑冰课。”
面对父母的阻拦,8岁的高亭宇坚持不肯让步:“我不怕受伤,你们要是不让我去,我就不念了!”看到儿子的决心,父母最终同意了。
2008年,正在滑冰的高亭宇被启蒙教练刘德光发现。眼见这小孩天赋异禀,刘德光很快将他带到了专业队。
10岁就离开家过集体生活,对于任何一个孩子都不是件容易事,何况还有每天艰苦的训练。“一天下来全身都酸痛不已,上台阶腿都抬不起来,有时累到晚上连觉都睡不好。”高亭宇对那段日子记忆深刻,但他选择了咬牙坚持。
母亲张晓力回忆:“我听小宇的教练说过,小宇在训练期间没少吃苦,但他不管怎么摔跟头,怎么累,从来都没给我打电话叫过苦喊过疼。”
功夫不负有心人,2016年,18岁的高亭宇入选国家队,不久后又在全国冬季运动会上夺金。2017年札幌亚冬会,高亭宇首次参加国际大赛就以34秒69的成绩夺得500米冠军,同时刷新亚洲纪录。
虽然已经在大赛崭露头角,但在平昌冬奥会开始前,高亭宇的名字对很多人来说还很陌生,认为他有希望夺牌的更是少之又少。
赛前一小时,高亭宇还在训练中不慎摔倒。与短道速滑不同,在场地更大的速度滑冰中,摔倒属于小概率事件,这次意外差点搞崩了高亭宇的心态:“当时我甚至都不想比了。”
起跑时,又出现了另一个小插曲,同组的日本选手抢跑,严重干扰了高亭宇的节奏。按照规则,第二次起跑时如果再有人抢跑,将被直接罚出场,高亭宇只能更加谨慎:“谁再抢谁就出去了,所以起跑反应就慢了一点。”
即使接连遭遇意外,高亭宇依然滑出了34秒65的成绩,仅次于韩国选手车旼奎和挪威选手洛伦森,拿下了这块意义非凡的铜牌。
尽管被外界称作“黑马”,但高亭宇却并不这么认为:“我觉得我的实力已经到了可以争夺奖牌的程度,实际上这个项目偶然性很大,十几名选手的实力都差不多,关键还是看临场发挥,我认为只要发挥好了,我的对手只有自己。”
平昌一战成名后,高亭宇的成绩一直在稳步提升。2019-20赛季,他在速滑世界杯明斯克站获得亚军,首次站上领奖台;盐湖城站,他携手宁忠岩、王世伟获得团体竞速亚军,并在500米个人赛刷新个人最好成绩。
然而,严重的腰伤强行中断了他的上升势头。2020年4月,高亭宇不得不暂时回到省队疗养。那段日子里他的生活四点一线,除了熟悉的宿舍、食堂、训练场,他每天还要准时去医务室报道,进行针灸、按摩。“腰上扎得全是血,后来再扎的时候得先用酒精杀毒,把血擦掉。”
8个月后的2021年初,高亭宇终于重返赛场。3月份的全国锦标赛,他用500米金牌宣告王者归来,9月他又在中国杯上刷新了自己保持的全国纪录。11月的速滑世界杯波兰站,高亭宇以34秒265的成绩夺冠,生涯首次站上世界杯的最高领奖台。
可意外依然如影随形。世界杯挪威站,高亭宇腰伤复发缺席,这导致他在随后的美国站中只能先参加B组比赛。在B组他滑出33秒965,这一成绩即使放在A组也足以夺冠。但重回A组后,他却连续2次被判起跑犯规,最终在美国站没能获得成绩。
好在他及时调整了心态,在加拿大进行的最后一站世界杯,高亭宇再次滑进34秒,以33秒876获得亚军,也成功锁定了本届冬奥会的参赛资格。
冰场上风驰电掣的高亭宇,私下里却是个有些腼腆、慢性子的人。他曾说,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是“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”,只要努力就可以了,能不能拿冠军不会强求。不过,看似随性的他实际上很有上进心,喜欢跟自己较劲。训练比赛之余,他会反复观看其他优秀选手的比赛录像,曾经有好几年“做梦都梦到自己在滑冰。”
4年前在平昌,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高亭宇说,自己更想拿的是金牌:“虽然颜色差不多,可是意义完全不一样。”
4年之后,已经是队内“老大哥”的他承认,自己肩负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期望:“所有人都希望我拿金牌,所以压力会大一些。毕竟已经经历过一届冬奥会,这次肯定想要成绩更好一点。”
但他觉得,最重要的还是做好自己:“取得好成绩不是靠想的,如果靠想的话我就天天躺着了,还是得靠实力说话。”